一直對股票小有研究的老張,去年退休之後決定當個專職投資人,充實自己的退休生活。眼看五月開始報稅了,老張整理著自己的扣繳憑單,心想著:「股票交易所得不是不用報稅嗎?是否所有所得都不需納入綜所稅計算?」

許多民眾為了快速累積「第一桶金」,都會選擇投入股票市場,不少退休族更是號子裡常見的專業投資族。身為投資族的您,就跟著我們一起了解吧!

【陸股算境內投資 交易將課綜所稅】

首先,身為專業股票族的您,一定了解境內及境外股票所得的課稅方式並不同,境外所得要納入海外所得計算。但是在區分境內或境外所得時,特別要注意境內投資包含了台灣與大陸兩地的股市,而香港股市則算在境外投資,申報上要格外小心。

另外,國內股票還可以細分為上市櫃、興櫃股票及未上市櫃股票的投資,課徵方式也有所不同:

(1)上市櫃股票及興櫃股票已自79年開始停止課徵證券交易所得,所以個人出售上市和已簽證發行的公司股票或是興櫃股票,都免併入綜合所得申報,但也由於並未課稅,因此在交易中的損失,也無法從所得中扣除。

而上市櫃與興櫃股票現金股利的部份要併入所得稅的利息所得當中,若當年度利息所得累計超過27萬時,就得依法繳納稅金。股票股利的部份,則是以一股面額十元計算應徵稅額。而因國內已實行兩稅合一,為了避免營所稅重複課 徵,提醒您,計算股票股利時還要再加回可扣抵稅額,因此若股東的邊際稅率低於公司的股東可扣抵稅率,理應有退稅利益可期,也可以作為專業投資族年度稅務規劃的一環。

(2)而公司員工分紅配股的部份,在98/12/31領到的分紅配股,是以面額10元課徵所得稅。不過,新的稅制規定,99/1/1之後的分紅配股要改以「時價」課稅,所謂「時價」指的是股票交付日或可處分日的市價,未市上櫃公司價格計算則以淨值為主,公司應於交付股票日依稅法規定辦理扣繳。而為了避免初次上市櫃股票在前五個交易日無漲跌幅日期間,波動過大,導致稅負過重,財政部近日也增訂,初次上市櫃股票於無漲跌幅期間,一律以交付日或可處分日的均價取代收盤價,價格計算也更趨公平。

(3)未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所得,應以發生交易時的成交價,減除原始取得成本及必要費用後,列入基本所得額。在申報時還要檢附收付款紀錄、證券交易稅繳款書、買賣契約書或其他足資證明買賣價格的文件,提供查核。而未上市櫃股票交易的股利,則要列報在所得額中。

在此要提醒您,無論是現金股利股票股利、一般股東分紅或是員工分紅,都是所得稅課徵的範圍,公司都會寄發扣繳憑單給您,因此一定要將單據收好,才能夠正確的報稅。

表一:股票課徵名目

類別

投資地點

所得名目

課徵稅目

國內上市櫃股票

境內

股利

資本利得

股利併入綜所稅

資本利得免稅

國內興櫃股票

境內

股利

資本利得

股利併入綜所稅

資本利得免稅

國內未上市櫃股票

境內

股利

差價利得或損失

股利課綜所稅

買賣交易計入基本稅負制計算

中國B股

境內

股利

差價利得或損失

兩者均併入綜所稅

差價利得或損失應扣除成本與必要費用後計入

徐伯豫製表

【適用分離課稅商品 無須併入綜所稅申報】

96年開始實行分離課稅的制度,適用商品包含不動產證券化(REITs)、公債、公司債及金融債券、短期票券、可轉讓定存單、結構型商品、依金融資產證券化條例或不動產證券化條例發行的受益證券分配的利息所得,以及向證券商或銀行買賣結構型商品的交易所得,都屬適用分離課稅的投資商品,不需要併入綜所稅合併計算,但同時也不適用儲蓄特別扣除額。

不過,因分離課稅商品稅率介於6-10%,對於綜所稅率大於或等於12%的投資人來說,是能夠有效節稅的選擇。

表二:分離課稅商品一覽

名稱

不動產證券化(REITs)

證券化商品利息、債券利息和債(票)券附買回交易(RP)的利息所得、結構型商品交易所得、短期票券的利息所得

稅率

6%

10%

徐伯豫製表

結構型商品亦採分離課稅 交易單位將預扣】

至於金融風暴讓大家損失慘重聞風喪膽的結構型商品,包括透過國內金融機構購買的連動債、雙元貨幣商品等,也在去年度列入分離課稅的行列中,稅率為10%,不過交易單位會在交易完結後先幫客戶扣繳,因此在申報時,就不須把利息所得納入綜合所得稅所得總額中。

投資型保單開始課稅 依交易類型部份免稅】

今年投資族報稅的時候,對於投資型保單的收益課稅部分,想必是相當「霧煞煞」。其實投資型保單課稅與否,是依照保單中的資金投資管道及收益性質而定,和基金一樣,如果投資標的是國內證券,所得不需繳交所得稅,配息部分則屬於存款利息及股利,計入所得稅範圍。但若連結標的屬海外投資,則納入基本稅負額計算。

【善用儲蓄投資特別扣除 享有利息免稅】

前面提到利息、配息和現金股利都要計入所得稅中,不過您可知道,這些所得是可以列為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只要全年扣除總額在27萬元以內,是不需要繳納稅金的。因此建議身為投資族的您,不妨利用每戶27萬的免稅額,將相關資產分散給其他獨立申報的稅戶,達到節稅的效果。

新增回應